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业园区

福泉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是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福泉工业园区坚持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形成了以瓮福(集团)、天福化工、国电电厂等龙头企业聚集发展的磷煤电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了新型建材、装备制造、轻工、大宗物流等配套产业,初步形成了磷煤电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截止目前,聚集了81家工业规模企业,规模工业产值达78.97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98亿元。

  二、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共生网络脆弱。由于早期规划意识不足,园区总体规划布局不优,园区内工业共生网络较为脆弱,一旦有主要企业离开或者寻找其他的原料供应,就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接,进而影响链上的其他企业。二是基础设施仍不健全,环保问题依旧突出。福泉经济开发区除马场坪外,其他园区基础设施只达到基本保障水平,道路建设、线路迁改、安置区建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信息网络体系不完善。园区创新能力受区位、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科技创新成果、创新人才、科研经费、条件平台较少、实力仍较薄弱。除瓮福、川恒等大型企业外,其余中小型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够,对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循环发展方面成效微弱。四是“三废”利用还有待突破。“三废”是指关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废物。园区大部分企业废水不仅排放量大且处理难度较高;园区部分企业通过烟气净化装置去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后达标排放,但黄磷尾气的利用仍是一大难题。园区黄磷渣综合利用率为100%,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100%,但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为79.74%,尾矿(选矿尾渣)综合利用率仅为15.76%。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福泉工业园区当前具体情况而言,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途径。福泉工业园区必须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同时以生态工业链为纽带,生态工业园区为基础,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业园区,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良性发展。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循环经济思想认识

  一是以“双创”工作为契机,广范围、多角度,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教育,并大力提倡绿色设计、鼓励绿色消费。二是针对企业组织开展绿色营销,让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能够贯穿企业生产发展实际过程中,从源头上减少对人体或环境有影响的原料使用,减少最终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三是结合实际出台奖补政策,对于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在宣传推广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二)优化园区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在远离水资源保护地、远离长江支流、水文地质条件好的罗尾塘基础化工产业组团,进一步做好产业详细规划布局方案,为产业项目快速入驻做好空间引导,并加快福泉市罗尾塘工业园区环境事故应急工程及福泉市罗尾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配齐产业组团环保基础设施。二是严格项目准入,认真落实“三线一单”。严把企业“准入关”,积极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贡献率高、污染低的清洁环保产业项目。三是以“强链”、“延链”、“补链”为主抓手,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大力实施“重化工北移”、“退城入园”等重大产业战略。

  (三)搭建大数据信息化平台

  构建以数据库管理、清洁生产、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污染分析等为目标的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对链接或耦合的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宏观调控,实现园区内实时的环境监测监督、统一的资源调配、优化的生产布局、合理的引进和淘汰企业,从而为实现生态工业园区内生产、消费与还原的均衡机制提供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和技术支持。

  (四)抓好园区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园区水污染防治及回用体系建设。编制福泉工业园区水资源利用规划,确保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强化园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三是强化园区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四是积极探索第三方环境污染防治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破解园区环保力量不足、资金短缺、创新力量薄弱等问题。目前,园区正与中国电建院贵阳分院的实质性第三方合作,加快推进合作项目建设进度。

  (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扶持体系,重点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努力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园区进行投资,带动人才创业创新。二是推进“三废”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导行业抓好共性技术研发工作,建设技术开发基地,不断研发新的利用技术,为园区及周边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鼓励有条件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和应用研发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循环经济的实用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要利用好现园区贵园信贷通及国家级(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进一步发挥园区基础优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