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工业系统坚持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以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六大突破”下功夫、做文章,奋力推动黔南工业大突破,基本形成了“系统部署、整体推进、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总体格局和“州级统筹指导、县(市)具体推动、园区狠抓落实、企业主动参与、整体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规模总量大突破
围绕工业总量、工业投资、企业规模三个方面,全力实施倍增行动。明确用5年左右时间整体完成倍增,力争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在工业投资倍增方面,力争五年完成3000亿元目标,且前4年完成不少于80%。在规模企业倍增方面,明确2025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600户,实现规模企业数量倍增的目标。今年1至9月,全州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68.8亿元,同比增长12.7%;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6户,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83户,数量居全省第一;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6.5亿元,占年度倍增目标(400亿元)的66.6%。
贵州标准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结构优化大突破
依托精细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筑牢工业发展“四梁八柱”。坚持集约化、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努力把磷化工打造成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着力打造区域级的健康医药、新型建材集群和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州工信局帮助55户企业成功实现改造升级,力争年底突破100户的既定目标。在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方面,加快推动初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一批重点产品,推进磷酸铁锂产业引进培育,力争3年内培育出一个百亿级产品,5年内超过300亿元。
技术创新大突破
统筹做好核心技术攻关、企业研发服务、成果孵化转化等工作,优化产业创新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创制、成果转化,提升协同创新效果,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以纵深推进“千企改造”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孵化。据省《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黔南州成为全省推进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千企改造”成效明显的3个市州之一。今年1至9月,启动“千企改造”项目160个,完成技改投资57.78亿元。
华润雪花啤酒(黔南)有限公司
产业链条大突破
创新推行“链长制”与“双培育双服务”工作机制,全面开启“四图两库”推进模式,为工业产业链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企业或行业负责人作为链长,深度对接市场和产业发展工作,链长下设“一室三团队”,直接对全州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牵头负责产业链发展工作,助力黔南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实施“双培育双服务”工作机制方面,根据企业和项目属性,分梯次进行“双培育”,实行“一企一策”,培育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全面推行企业特派员制度,搭建“双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建立平台登记、分发、受理、评估、考核的闭环双服务工作机制,清单化提升问题解决率。绘制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和区域分布图产业链“四图”,建立投资推进项目库、资金库,对倍增工作实施挂图作战,推动实现七大产业强链。
项目建设大突破
各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抓项目招引,严格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落实,营造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今年全州开展“县(市)党委书记讲工业”活动以来,各县(市)党委主要负责人落实“项目为王”的要求,积极开展项目招引攻坚。今年1至9月全州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22个,约定投资额682.40亿元,到位资金158.56亿元。进一步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坚决贯彻开发区70%土地保障工业项目,至少统筹30%总量用电作为州级统筹,优先保障大项目、好项目。在大力推动项目谋划工作方面,全州谋划项目1108个,总投资4403.6亿元,占倍增目标任务3000亿的146.8%。
贵州福泉川东化工有限公司
平台支撑大突破
印发《黔南州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黔南州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优化机构设置、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全程代办服务模式、增强开发建设实力、提升市场化服务能力。按照“突出载体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要求,着力做强园区主导产业,结合州级“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定位和各开发区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选定1个首位产业、2至3个潜力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并开展重点招商,尽快形成一批有效益、有前景的现代工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