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信要闻

贵州制造丨贵州山间野果撬动200亿大产业,一颗刺梨的“C位出道”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颗贵州深山野果,正驱动年综合产值近200亿元的“黄金产业”崛起。依托科技与全产业链赋能,贵州刺梨从田间地头原料种植到各类产品研发销售,不断突围,走向全球消费市场。

在贵阳这座600多万人口的城市,3000多家咖啡店和1200多家精酿酒吧密度居全国前列。其中,刺梨咖啡正成为年轻人打卡贵阳的“新宠”。

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贵阳市刺梨美式咖啡销量同比增长104.47%。以刺梨为基调的饮品,正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贵阳味道”。

去茶山自然客厅负责人苏方雯颜介绍,去茶山在全国所有门店,上了贵州刺梨茉莉花茶和贵州刺梨普洱茶。现在刺梨的营养价值被发现,大家对这些好物有一定的接受度。去茶山目前有奶茶、铁壶泡,还有气泡嗨、冰旋等产品。

刺梨的营养价值发现源于上世纪40年代,随浙江大学西迁贵州的营养学家罗登义教授,为解决军民营养缺乏问题,从170多种果蔬中,发现野生刺梨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其他果蔬。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贵州省刺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谢国芳介绍,罗登义教授发现贵州刺梨营养成分非常的丰富,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P,是普通水果的50到100倍。通过动物的生理实验发现,它的利用吸收率达到了70%。罗登义教授的研究成果当时在学界也是比较轰动。

在浙江大学返迁杭州办学时,罗登义选择留在贵州,深耕研究并培养人才,为刺梨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和人才基础。

现在,罗登义的雕像屹立在贵州大学农学院门口。而正对面,就是新一代刺梨研究者安华明教授及其团队的校园试验基地,每个星期他们都会到这里观察刺梨生长情况。此前,经过贵州大学农学院几代科研人员的接力攻坚,解决了野生刺梨人工驯化难题。

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贵州大学国家林草局刺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华明表示,他们从调查和收集野生资源入手,发掘优良农业性状的野生单株开始,并进行扦插繁殖、栽培驯化,经过几代人大概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才选育并审定了4个刺梨的品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栽培技术体系和规程,其中“贵农5号”比较丰产稳产 ,抗病性比较强,维生素C的含量对人体有益的品质指标,总体表现都比较高。

品种选育的突破,使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亩,成为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主产区,其中超95%为贵大农学院选育的“贵农5号”,亩产可达1吨以上。如今,安华明教授及其团队仍在努力提升刺梨果实品质和产量。

贵州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杨威介绍,他们对刺梨的基因进行编辑,把刺的基因,酸涩味的基因去掉,让甜味更加突出,让它的口感、商品价值变得更好。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的这家企业,刺梨鲜果可在8小时内完成从“果”到“汁”的蜕变。企业独创的工艺,确保了维生素C、维生素P等营养成分的保留率达98%以上。

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罗跃说,公司通过采用磁力线切割工艺,在不破坏刺梨的营养成分的情况下,把刺梨里面的大分子团成分,切割成小于100赫兹的小分子团,刺梨果肉小分子团是悬浮的不会沉淀,尽可能地保住刺梨中SOD等营养元素,这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对种植、加工、品控等刺梨产业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生产车间内30台全自动灌装线每分钟可灌装3600袋产品。刺梨原汁、刺梨酵活原液、SOD黄金液等刺梨产品受国内消费者青睐。

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训才表示,今年相对于去年应该有20到30%的增长,超过2亿元营收。现在市场上有五六款产品,都是以液态的为主。接下来企业会开发固态的一些产品,围绕贵州刺梨展开它的食药同源的应用。

依托贵州刺梨核心产区优势,刺柠吉、山王果、初好、千优谷等30多家企业获得“贵州刺梨”公共品牌授权,从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发展,推动贵州刺梨产品远销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区域的国家。

贵州初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企业宣传部主任马瑞介绍,目前刺梨的受众群体正在逐渐年轻化,特别是今年以来,有更多的是90后、00后在消费初好的主力产品,企业也在针对新生代群体,开发了刺梨的牙膏、刺梨的软糖、刺梨的果冻、刺梨的精酿啤酒、刺梨的胶原蛋白肽、刺梨的益生菌、刺梨桃酥。

现在,刺梨在贵州15个重点县(市、区)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加工产能、产品种类在全国占90%以上,年综合产值已近200亿元,发展潜力喜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