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以精神的力量厚植文明沃土。
“德行龙里”深化文明培育
近年来,龙里县持续以“德行龙里”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健全完善先进典型评选制度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典型、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文明风尚。
一是全覆盖推荐选树。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选树机制,将评选触角延伸到基层网格,畅通组织推荐、社会评荐和个人自荐等渠道,发动各行业、各领域、各层面踊跃推荐身边典型。全县先后评选出“德行龙里”年度人物99个,选树省州道德模范17人、身边好人14人,1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1人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龙里县2023年“德行龙里”年度人物获奖者合影
二是全方位学习宣传。坚持上下联动、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共同发力,发挥媒体融合优势,举办“德行龙里”年度人物发布会,以独特视角讲述身边榜样感人故事,让身边典型传得开、可学习。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广泛开展身边人说身边事、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过集体生日等文明实践活动。
群众学习身边榜样
三是全社会关心关爱。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实行精神嘉许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组织激励与社会关怀相结合的模式。在重大活动、重要集会中,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参与,倡导全社会形成争做模范、崇尚典型的价值导向。
“擂台比武”深耕文明实践
龙里县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探索实行文明实践“大比武”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领域)广泛开展擂台比武,在全县上下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一是比实干促发展。围绕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在全县工业领域创新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三大比拼,将全县42名县级领导和73家部门(单位)分类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比拼范围,以制度化成果激励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23年以来,通过专班化招商引资、清单化推进项目、网格化服务企业,成功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102.82亿元,建成投产宝钢制罐、美登复合芯体等工业项目56个,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困难1446件。
二是比治理助振兴。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主题,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大比武”。目前,全县开展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振兴“大比武”14轮次,观摩村寨和示范点达438个,10余万群众自愿捐资捐物近4000万元,投工投劳超50万个工天,建成基础设施折资近2亿元。
洗马镇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
三是比文明树新风。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全县11个城市社区创新开展“三比七看”大比武、文明实践巡演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牢文明创建主人翁意识。全县7800余名群众自主集资捐资参与社区、小区公益性活动,主动参与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境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村镇)33个,州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51户,省级文明校园4所、国家级文明校园1所。
“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创建
自2021年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龙里县上下齐心协力,围绕群众所需所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日常调度督导,各年度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提升,群众知晓率、获得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整洁有序的大十字街区
一是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出台《龙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龙里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龙里”活动工作计划》等文件,县委、县政府每年至少召开1次推进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每半年召开1次县、镇、村干部参与的现场观摩推进会,每月调度创文工作1次以上,有力推动各镇(街道)、县直各单位紧扣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职责,全面推进创建出实绩、见实效。
二是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充分整合人大、政协、纪委、组织监督力量,组建由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及退休老干部分别任组长的20支创文督导组,联动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监督领导小组及县政协7名副主席任组长的龙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政协民主监督7个工作组,联合县纪委县监委创文督查专班,对各重点点位有序开展问题督导、交办、整改,形成“县委统一调度、宣传部(文明办)统筹协调、人大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履职监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干部群众全民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治理后的贯城河一角
三是完善督查推进机制。由县委组织部抽调8名人员与县文明办成立专班集中办公,制定《龙里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龙里”活动工作调度机制》,按照“周督查、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的督促推进机制,由县文明办牵头对各类重点点位工作进行全面“体检”,督促各责任单位按时限“举一反三”抓实整改,确保各类点位全面达标。
“赋分争优”焕发文明乡风
近年来,龙里县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探索推进“赋分争优”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弘扬时代新风,引领文明乡风。
一是赋积分促善治。县级出台《龙里县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赋分争优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积分管理制度,围绕新思想传播、生态保护、法治宣传、村寨建设、文明新风等方面内容制定加减分事项清单,实行“百分制”积分管理,每年为每个村(社区)赋予基础分100分,为每户家庭赋予基础分100分,作为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的创建评选依据,用积分激发群众参与村寨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小积分”成为助推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的“大动能”。
二是亮积分激善行。建立由村常务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联户长、村民等代表组成的评分小组,每月定期对辖区内群众的加、减分事项进行收集汇总,动态进行积分评定。充分利用微信工作群、村务公开栏、村村通广播等渠道,对积分累计情况进行公开亮晒,方便群众及时掌握积分情况,适时进行积分兑换,激励大家争先创优。
醒狮镇大岩村依托流动兑换车开展积分兑换
三是用积分结善果。设立积分超市和流动兑换车开展积分兑换,向群众兑换鸡蛋、食用油、抽纸等生活用品,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明积分的积极性。建立文明积分激励嘉许制度,将家庭积分与家庭荣誉挂钩,对每年年度积分110分以上,且排名前10位的家庭评定为“文明典范家庭”,优先参加各类文明类别评选。自“赋分争优”工作开展以来,先后评选“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好公婆”“好媳妇”等文明类别1800余个,县级乡村振兴“和美村寨”1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