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业园区

【返乡创业】杨思俊:返乡创业建工厂 带动乡邻稳就业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罗甸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强化资金保障,助力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越来越多的在外精英返乡创业、扎根田野、回报家乡,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边阳镇工业园区一角

在罗甸县边阳镇贵州省中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区里,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工人们熟练地进行剥沾锡、焊针、穿线等工序,返乡创业的杨思俊作为企业负责人则在一旁指导员工生产。2019年,杨思俊选择返乡开办工厂,在罗甸县边阳镇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工厂。

“当时,我看中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想回来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帮助解决家乡人的就业问题。这几年的发展,也算是达成了当时的创业初心。”谈起创业的初衷,贵州省中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俊说道。

2015年,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年仅18岁的杨思俊就外出务工,学习PCB电路测试架治具制造技术。凭借自身的努力,2017年便在深圳开办了自己的工厂。但身在异乡的他心里始终牵挂着故乡。这时,家乡政府向杨思俊抛来了橄榄枝,送来厂房租金减免、税收减免、国债补贴等优惠政策。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工厂很快在老家边阳镇落地。

杨思俊正在与工人交流

“当地政府支持我们把产业带回来,给我们开了绿色通道。创业初期,技术培训、工人招聘都有困难,从建厂到生产都是花了很大功夫。在政府的帮助下,慢慢地经过时间积累,现在基本上走上了正轨。”杨思俊回忆起创业历程,感慨地说道。

目前,该厂已经开设了两条生产流水线,招纳员工90人,其中本地员工85人。边阳镇翁纳村村民唐登平和爱人曾常年在外务工,2023年为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返回家乡。如今,家门口就有了工厂,夫妻二人便一同入职。对于曾从事电子产品工作的他们来说,在家门口重拾老本行,既能顾家又能赚钱,一举两得。

“在这里上班挺好的,离家近,可以照顾家里老小,工资一个月有4000多元,很满意。”唐登平说道。

 经过几年发展,贵州省中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越来越多,规模逐步扩大。但杨思俊并未满足于此,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去年,杨思俊引进了德国数控系统钻孔机,产品的精度和品质得到了保障,月产量从2000组提高到2500组,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人正在进行产品加工

“我们的产品发往浙江、广东、四川、重庆等地。目前,公司每个月平均约有2500套源头订单,年产值接近3000万元左右。”杨思俊介绍道。

创业这些年来,杨思俊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他不固守传统模式,积极创新业务品种、拓宽市场渠道,年产值超3000万元。如今,杨思俊的电子工厂越办越红火,为了能带动更多的闲置人员就业,他又开始了新的规划。

“接下来,我们公司将扩大厂房规模,增加设备,提高生产力,争取产值翻倍,同时,力争把上游材料供应商引到家乡来,让更多的当地群众都能够在家乡就业。”杨思俊信心十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